親子心理學: 【面對孩子的膽小問題】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面對孩子的膽小問題】


很多年輕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的「害怕」問題:怕黑、怕高、怕水、怕生等。爸爸媽媽多會擔心!

孩子「害怕」就是「膽小」嗎?當了爸爸媽媽,恐怕就回憶不起來自己小的時候了。實際上,1—3歲的幼兒正在努力分清「我」和「我以外」的事物,正在學習「我」和周圍環境怎麼相處。由於年齡的關係,這個過程比我們想像得慢了許多,他們會對一些以前不熟悉的環境(比如快速移動的物體、嘈雜的聲音、陌生的環境)感到緊張和恐懼,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包括怕黑、怕水、怕高。專家說,這些都只能說明幼兒還沒有適應周圍的環境,並不意味著孩子有什麼不對。當然,也就不能說明孩子「膽小」。

當幼兒已經感到緊張和害怕了,家長千萬不可當著外人批評他「你怎麼這麼膽小」,這等於在教會他:以後你遇到事情,凡是不知該怎麼辦時,就是膽小!也不能假裝沒有看見或堅持讓孩子一個人待在引起緊張的環境裡(比如黑屋子),讓這麼小的孩子獨自面對恐懼是毫無道理的,況且這樣做也培養不出勇敢的孩子。1-3歲的幼兒在心理上正處於建立信任和委託感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孩子受到驚嚇時保護是惟一正確的做法。如果你不保護他,他可能更害怕,可能真會變成「膽小鬼」,長大後也不會有充分的自信。



改變孩子的容易害怕的性格應從不同原因出發,採取有針對性的相應措施。

1.首先要糾正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能心急,也不能打罵指責,更不能用鬼怪來嚇唬孩子。要耐心引導,正面教育。對膽小的孩子不能用強制的訓斥的方法,切記,家長千萬不要把一個怕水的孩子強行推下水去,這樣做,絕大多數效果不好。如果發現孩子儘管怕水,但還是站在離水很近的地方,那麼,家長應該耐心等待,給孩子時間,最後,他一定會下決心,自己走進水裡去的。
有的孩子不敢獨自進空房,家長不要強行迫孩子進去,最好先陪孩子一起進去,讓孩子到房裡看看確實沒有什麼可怕的,以消除孩子的疑慮。下一次,家長可以送他到房門口,家長站在門口不走,讓孩子進房子裡去取東西,當孩子進房裡後,回頭看看家長在門口不走,他便會較放心地進去取東西。這時家長應表揚並鼓勵他。慢慢孩子的膽量就會大起來。

有的孩子怕狗、怕貓,一看到它們就心驚膽跳,唯恐躲避不及。家長可以自己先摸一摸,或讓其他不怕狗的孩子先摸一摸,讓他看看。然後,再鼓勵孩子自己也去摸一摸狗,使他親身感到並不可怕。最後,孩子就會高高興興地把牠抱起來,逐漸地就不怕貓狗了。這個方法叫做系統脫敏療法,是一種治療膽小十分有效的方法。

2.要擴大孩子的社會生活圈。對膽小的孩子要耐心引導,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社交面,如家中來客,可讓孩子去接待,送茶倒水,迎客送客,鼓勵孩於自己去商店買東西,問價錢,付款等。

3.培養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自己整理玩具,家長要作方法上的指導。孩子認真做事要表揚,做得不太好,除要告訴他怎麼做以外,應鼓勵他,以增強其下次做好的自信心。

4.家長應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家長應利用講故事,做遊戲,看電影,讀書等各種形式,來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膽量和毅力。讓孩子學習書中、故事中、電影中的英雄形象主人公的勇敢和堅強的精神。

必須強調,膽小的人其致命的弱點就是缺乏勇氣,因此戰勝膽小的明智之舉,就是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