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喝母乳長大 社會地位較高
英國研究指出,喝母乳的孩子長大後社會地位較高,跟他們的父親相比,喝母乳的人提升社會地位的機率多了24%,地位變差的機率降低20%,喝母乳的益處又多了一宗。
研究觀察3.4萬人,分析他們在33、34歲時的職業,並跟他們的父親相比,結果發現喝母乳者大多從事比父親更好的工作。學者分析喝母乳有助幼兒神經發展,加強認知力,可能與此有關。
另有研究結果發現,嬰兒時期接受母乳餵哺的受測者,有百分之四十一工作性質和以牛奶餵哺者相比,屬於較高階職務。
這篇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所做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之前曾有關於吃母奶長大的人,不論在身高、免疫力或是智商方面都比喝牛奶長大的好,同時也沒有太高的精神不正常風險。
研究觀察3.4萬人,分析他們在33、34歲時的職業,並跟他們的父親相比,結果發現喝母乳者大多從事比父親更好的工作。學者分析喝母乳有助幼兒神經發展,加強認知力,可能與此有關。
另有研究結果發現,嬰兒時期接受母乳餵哺的受測者,有百分之四十一工作性質和以牛奶餵哺者相比,屬於較高階職務。
這篇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所做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之前曾有關於吃母奶長大的人,不論在身高、免疫力或是智商方面都比喝牛奶長大的好,同時也沒有太高的精神不正常風險。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用音樂幫孩子補腦
<音樂與大腦專注力發展>
人在天生性別上的喜好,右腦偏好和聲及音色,是女生較常
在臨床上的經驗實證,接受長達一年音樂訓練、6歲以前的
練習,例如:讓孩子聆聽《頭兒肩膀膝腳趾》兒歌,跟著歌
<音樂與大腦情緒發展>
許多父母面對哭鬧的孩子,選擇把他丟給電視、手機、iP
建議爸媽可以讓孩子多聆聽完全音程這樣愉快的音樂,使用
<音樂與大腦語言發展 >
音樂也可以增加語言理解的方式,孩子聽不懂就用唱的,孩
在正向情緒學習的臨床實務,在兒童發展中心裡面,最常使
用音樂刺激3 - 6歲孩子大腦發展
運用耳朵初步探索世界在孩子的感官發展上,是以聽覺較視覺優先成熟。因為掌管視覺的眼睛,擁有一億個感官細胞,需在孩子四歲之後才開始成熟,至七歲小學階段後才能達到穩定;而負責聽覺的耳朵,僅有3500個毛細胞,故在發育上,聽覺較視覺更早成熟,換言之,在四歲之前,聽覺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管道,必須透過大量的感官刺激,像是:聆聽音樂來促進孩子發展;而四到六歲時期,同時也是聽覺發展的黃金時期,須好好掌握。
<音樂與大腦運動發展>
大腦並沒有專門處理音樂的中樞,但是,音樂的刺激跟大腦的運動區、語言區、專注、記憶、情緒認知區是有連結的。台灣的教育過分強調左腦的結構化知識累積,而缺乏了右腦的創意與藝術開發,於是坊間常有人鼓吹「刺激右腦開發」,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經研究證實,並沒有單獨右腦開發,只有全腦開發。人不管做任何事,都是藉由左右腦間的胼胝體來進行溝通,透過左右腦的交流和協調去完成處理。而音樂,即能夠刺激左右腦的開發。 加拿大的研究顯示,針對4-5歲有接觸過音樂的孩子,透過鋼琴音、小提琴、純音去做測試,發現他們的顳葉聽覺(也就是耳朵傳進去的聽覺區域)會比較強,位於顳葉的聽覺皮質掌管人的情緒、記憶、專注力,證實音樂可玩出專注力、好情緒、好的記憶,程度可達未訓練7、8歲孩子的認知能力。
(本文作者-王宏哲,現為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 發展中心執行長)
<音樂與大腦運動發展>
大腦並沒有專門處理音樂的中樞,但是,音樂的刺激跟大腦的運動區、語言區、專注、記憶、情緒認知區是有連結的。台灣的教育過分強調左腦的結構化知識累積,而缺乏了右腦的創意與藝術開發,於是坊間常有人鼓吹「刺激右腦開發」,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經研究證實,並沒有單獨右腦開發,只有全腦開發。人不管做任何事,都是藉由左右腦間的胼胝體來進行溝通,透過左右腦的交流和協調去完成處理。而音樂,即能夠刺激左右腦的開發。 加拿大的研究顯示,針對4-5歲有接觸過音樂的孩子,透過鋼琴音、小提琴、純音去做測試,發現他們的顳葉聽覺(也就是耳朵傳進去的聽覺區域)會比較強,位於顳葉的聽覺皮質掌管人的情緒、記憶、專注力,證實音樂可玩出專注力、好情緒、好的記憶,程度可達未訓練7、8歲孩子的認知能力。
(本文作者-王宏哲,現為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 發展中心執行長)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14歲男狂玩平板 大號要母擦屁股!!
許多家長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成「電子保母」來安撫
醫師表示,該3歲女童的父母平日靠智慧型手機安撫孩子,
醫師呼籲,家長應限制孩子使用網路時間,3歲以下不宜使
(爽報.沈能元.報導)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常爬行的孩子較易有語言的能力
我們只要抱抱剛出生的嬰兒就能立即明瞭,嬰兒的頭部最初是軟綿綿地下垂著。這是因為頸部的肌肉尚未發達的緣故,到了第三個月左右時,即使抱在手上,項部也只能有維持水平的些微力氣而已。更進一步到四個月以上時,頭部即可以抬起來,實際上「爬行」是屬於小兒科學的基準之一,爬行和抬頭的動作之間具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爬行中的嬰兒都拚命把頭往上抬,但這種抬頭的動作和躺在床上抬頭完全不同,爬行時的抬頭是將頸部向後腦的方向抬起。就因為這個動作方向,使爬行和後頭部的發達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換句話說,爬行對於嬰兒腦部的發達,是必不可缺的成長過程之一。
美國有研究指出:「不經爬行而立即能夠開始學步的孩子,在語言能力方面和其他孩子有所差距」這項報告促使人對人類爬行給予腦部影響的重要性更加矚目,也使世人對精神薄弱或腦部障礙、中風等疾患的治療採取爬行的方法。
幼兒的動作發育是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即由頭部的活動開始,再到下肢的活動,表現為抬頭、抬胸、坐起、站立、行走等順序。民間歸納為「二抬(頭)四翻(身)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定。」真實反映了幼兒動作發育規律。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捉迷藏遊戲可改善分離焦慮症
心理學家認為,小孩上幼稚園或與父母分開時常常哭鬧不休,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出現分離性焦慮症,而玩捉迷藏游戲能有效幫助孩子適應和父母的分離。
母親不在的時候,一開始會讓幼兒感受母親不在的巨大恐懼感,而當母親露臉時,又讓孩子記住當時的安心感。反覆地轉變恐懼感、安心感後,可在幼兒腦中深植一項「型態」,那就是即使媽媽現在不在身邊,但不久後一定會立刻出現。 經由此種反覆的刺激,使幼兒逐漸在母親離家時也灴再有恐懼感,自然而然地樹立自信心。
母親不在的時候,一開始會讓幼兒感受母親不在的巨大恐懼感,而當母親露臉時,又讓孩子記住當時的安心感。反覆地轉變恐懼感、安心感後,可在幼兒腦中深植一項「型態」,那就是即使媽媽現在不在身邊,但不久後一定會立刻出現。 經由此種反覆的刺激,使幼兒逐漸在母親離家時也灴再有恐懼感,自然而然地樹立自信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