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心理學: 9月 2013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請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請自省!家長也是一種職業,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為你開著電腦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答案是都很重要!!!

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也影響孩子對女人的看法;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勇敢和成為什麼樣的人。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關係的建立,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所謂高品質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10pm~2am 抓緊長高黃金4小時


問:我有一個13歲兒子,因為很喜歡玩線上遊戲,經常忘了該睡覺的時間,但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屬於生長期,很擔心他每天晚睡,會不會影響生長發育,到底該叫他幾點睡覺?才能讓他的生長發育比較好,不會長不高?(台北市,45歲,上班族)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答:

生長激素分泌有兩個重要因素,包括運動超過20分鐘以上,就會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此外,每晚熟睡每隔60到90分鐘,也會分泌一次生長激素。因此,要讓孩子有正常的生長發育,運動及睡眠都很重要,尤其生長發育期孩子,最好每天睡足8到9小時。

至於在幾歲前要更注意運動、睡眠,其實多運動、充足睡眠,應該從小就養成好習慣。睡眠不足、熬夜,除了會影響生長發育,也會造成肥胖,特別是熬夜玩線上遊戲時,不少人一口零食、一口汽水,高熱量飲食,更易導致肥胖。

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答:

孩子大約15、16歲前,正好處於發育期,這段期間最好在晚上9時30分左右入睡。因為生長激素分泌的時間,通常是在晚上熟睡後的10時到隔日凌晨2時。以晚上9時上床睡覺來計算,約需經過20~30分鐘入睡,入睡1到1.5小時後進入熟睡,因此早睡才能趕上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時間。

不過,要孩子那麼早睡,以現在人的生活習慣來說,確實有點困難,因此,通常會建議家長,最遲讓孩子晚上10時30分前睡覺。孩子太晚睡或習慣熬夜,會錯過生長激素分泌時間,長高、學習力等都可能受到影響。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整理)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不同血型寶寶如何教育

  <A型孩子——促使他早點獨立>

A型孩子比較膽怯,喜歡獨處,不願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孩子直覺很靈敏,善於自我調整,在未來的日子裡總是不斷地鍛煉自己去適應環境。

在家裡,讓A型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不過多干涉。

父母還應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可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聚會活動。如果和一個小朋友約好了一塊出去玩,另一個小朋友又來找他,父母不妨給予適當的暗示:大家一塊玩不是更好嗎?

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這些社交經驗,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不會束手無策了。 A型孩子最大的優勢是慎重、細心,規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學有所長。此外他還適合做些事務性較強的工作,如教師、學者、工程師等。

  <B型孩子——讓他廣交朋友>

B型孩子樂觀開朗、無拘無束的性格一般在習慣的環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會顯示出來;B型孩子天生對人有一種距離感,他們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會讓他感到難以與他人相處

父母要以家庭為中心,逐漸擴展交往的範圍,廣泛地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可讓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兒園,一起回家,一塊玩耍。逐步培養他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精神,從而獲得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與各種人交往,給孩子帶來更多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B型孩子最大的優勢是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從事藝術性較強的工作最理想,如服裝設計,其次是觀光旅遊、大眾傳播等職業領域。

  <O型孩子——教他遇事多與人商量>

在四种血型中O型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強,他們長大以後在接觸新環境的過程中,頭腦非常冷靜,不易感情用事,能把每件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但是O型孩子有時言行過於標新立異,表現出太多的獨創性,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嫉妒。父母應提醒他多與周圍的小朋友進行溝通,協調好人際關係,引導他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O型孩子最突出的優勢是身體素質好,意志堅強,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在體育界、政界、外交界、服務業、推銷業中,他們會大有用武之地。

  <AB型孩子——鼓勵他自立自主>

AB型孩子很自信,反應靈敏,對其感興趣的問題往往愛追根究底,具有持之以恆的決心。

當他進入陌生的環境中,他會表現出緊張不安,他會執著到底,直至成功。

對於AB型孩子,父母不必擔心他是否能適應社會,而是不要過分地寵愛和袒護他,使他失去自立自主的能力。可鼓勵他主動地幫助別人,如當別的小朋友生病後,可讓他去主動看望,或者多讓他經歷一些困難和失敗的考驗。

AB型孩子最大的優勢是聰明,求知慾望和獨創精神強,在文學或音樂等藝術創作方面能發揮優勢。


ps:本文參考出處,請見圖說~~

鈉過量 影響孩童腦部發展


加工食品琳瑯滿目,不小心吃過多,容易攝取過量鈉含量,尤其對於還在發育、成長階段的幼童,更是容易影響腦部發展,影響學習、專注力,應注意日常飲食。

<鈉過量對孩童影響>

加工食品當中含有大量鹽分,吃過多容易攝取過量鈉含量。通常人體一天所需的鈉攝取建議攝取量大約為2400毫克,如果是孩童,在12歲以前的小學階段大約建議量在2000毫克。在一般正常情況下,腎臟會自行調節並排出多餘的鈉,但是慢性病患,有腎臟病等毛病者,排鈉功能則降低,因此需要嚴格限制鈉含量。

<常見高鈉含量飲食來源>

含鹽量高的食物都有高鈉問題,像是泡麵、蘇打餅乾、關冬煮、披薩、速食產品,還有小吃如有熱門的大腸麵線、雞排、臭豆腐等。含鈉量高的調味料,如有:鹽、醬油、味精等。醃燻製、滷製的食品,如:醃製蔬菜、火腿、香腸、燻雞、魚乾、皮蛋、鹹蛋、滷味等。罐頭食品如:肉醬、沙丁魚、豆腐乳等。還有,奶油、蛋黃醬、花生醬等。乾果類如:蜜餞、脫水水果等。

<專家看法>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主任王秀媛表示,幼童發育階段,應儘量減少外食比例,尤其應少吃泡麵、零食、速食等加工品。加日常烹調中應降低鹽、味精的調味比例,可配合以蔥、薑、蒜、檸檬汁等入菜方式,增加調味口感。煮湯時,可多以新鮮蔬菜、水果進行熬煮湯底,以天然食材帶出湯所需要的自然鮮甜味,以減少鹽分的添加。

<注意事項>

長期高鈉飲食,體內為了平衡鈉濃度,會吸附大量的水份,導致血管內體液的增加,增加水腫機會,當血液量上升、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易導致出現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中風、腎衰竭等疾病出現。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男誆找狗,拐跑7童--英節目實驗 最快33秒帶走


帶孩子去公共場所,一刻都不能疏忽。英國電視節目日前進行實驗,請深諳孩童心理的男子在公園中,以幫忙找小狗為由拐騙孩童。震驚的是,9名孩童中有7人會跟對方走,他們都認為,和善的叔叔不是壞人。


英國獨立電視台事先徵求9名帶著幼童的母親同意,在倫敦郊區某公園進行實驗,請一名保全人員扮「親切叔叔」跟兒童搭訕,媽媽則假裝忙著講手機,看孩子如何應付。
親切叔叔問5歲的傑克:「我的狗狗麥西走失了,你可以幫我找嗎?」傑克點頭,不到1分鐘就喊著「麥西」跟叔叔走了,7歲的小班也一樣。11歲女孩佩姬則是和叔叔離開後,有所警覺又跑回來。叔叔最短只花33秒就說服孩子跟他走,最多不超過3分鐘。

這些孩童的母親平時都教孩子提防陌生人,但傑克說:「他不是陌生人,媽咪,他有養狗。」小班則認為叔叔「需要幫忙」;佩姬則說她「不想沒禮貌。」他們的母親都說,以後帶孩子出門,絕不會離開視線!

影片連結:http://sharpdaily.tw/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30906/35275461/

孩童愛吃鮮豔糖果,人工色素多易過動


立委楊瓊瓔舉行記者會指出,MM巧克力、奇多家常起士玉米棒等廣受孩童歡迎的休閒食品,為吸引目光而添加人工色素,根據英美等國相關醫學研究,假設兒童每天攝取食用四號和五號、紅色四十號和防腐劑的混合物,將會誘發明顯的過動現象。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建議,政府應參考歐盟2010年起的規範做法,在食品包裝明確標示可能對兒童造成影響等警語,並為了讓家長可研判人工添加物的影響,政府應制定「危險代號」,將專有名詞整合成代碼,網路資料庫明確註明食用該添加物代碼後會帶來的影響。兒童福利聯盟研究員何佑寧則建議,政府應於孩童的休閒食品明訂孩童能食用的添加物含量上限。

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簡任技正王慧英表示,食品著色劑使用採取正面表列,都是國際間准用的品項,且市面上食品添加物一定經過評估。至於與會者建議標示警語,王慧英說,只要有明確危害事證,政府即可要求廠商加註警語。


<常發呆動作慢 也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患天生腦部內分泌系統多巴胺分泌不穩定,也有遺傳性,如果3、4歲的幼兒常換玩具,活動量很大,整天忙個不停,就可能是癥兆之一;但比較明顯的時機是在上小學後,如果孩子一直不遵守班級規範、成績起伏大,或者常發生人際衝突,這時就要多注意。

除了「調皮」的行為,有些小女孩容易發呆、動作慢、寫作業拖拖拉拉,其實也是注意力不足的潛在族群,這類型的孩子記不住太多事情、做事也很慢,都是注意力不足導致,蕭亦伶醫師提醒,多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患常兼具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兩種症狀,且年級越高症狀越明顯。

蕭亦伶醫師表示,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早發現早治療最好,有一位今年升國一的林姓男同學,常自覺做得不好、不對,動不動就哭泣,遇考試時非常焦慮,就醫後才發現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且已合併憂慮與焦慮,經藥物與行為治療1年後,成績回到前五名內,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好。

相關新聞影片: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30904/253541



當個好爸爸並不難

1.多和孩子相處,每天用30分鐘陪孩子玩;
2.讓孩子體驗父愛,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
3.分享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做他的朋友;
4.耐心和細心,耐心認真讓寶寶舒適放鬆;
5.健康體魄,履行父親職責需要好身體;
6.營造融洽家庭氛圍,家庭和睦讓孩子心靈健康成長。


醫學界現在己知運動對智能開發很有幫助

從小就多活動身體四肢有許多好處,如:孩子能自我克制、評量成績會比較好、上小學後容易控制自我情緒、加強注意力或專注力等。因此,爸、媽不要只把運動當作是給孩子出去鬆口氣的機會,而要把運動當作一回事,好好的執行,讓孩子透過活動身體四肢,學會好好控制身體。

讓孩子透過運動而學會更多的動作,有很多好處:

1.「身體」對人而言,有點像是「另一個人」,而能操控這「另一個人」,也有助於處理他人與自己的情緒。

2.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從一開始的不會,到漸漸學會,也很重要。要讓孩子感受到「縱然失敗,只要努力,慢慢就能學會」這樣成長的感覺,而活動身體四肢,便可以提供很好的機會。

3.而深深體會「做不的事情就是做不到」,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無法感受到這點,人就會不切實際,活在自己的千秋大夢中。因此,透過控制身體的體驗,孩子也能了解「理想需要與現實結合」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