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心理學: 3月 2015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為什麼孩子不用功?】


 
孩子沒辦法更用功,可能是因為方法遇到瓶頸; 方法不突破,再怎麼用功也只是強化用功模樣而已,並不是真用功。 改善用功的方法,可以從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開始。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努力操之在我」。
沒錯,很多父母會認為,努不努力自能自己決定,其實,很多父母沒有真正做到讓孩子決定。如果孩子已認定「努力不是操之在我」那他們怎麼會努力呢?
  
強化孩子自我意識更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自動自發學習。
自我意識很重要,因為學習風格一定是自我觀察最準:
怎樣維持專注力,一晚念一科,還是念三科?
先念喜歡的科目,還是討厭的?
熬夜好還是早起好?
除非孩子問你,不然父母應該別給意見,讓孩子自己去實驗探索。這樣一來你也可以真正清楚孩子的學習風格,就可以督導他補強。
 
但是現代父母通常不習慣這麼跟孩子說話,因為很難把學習當做孩子自己的事。孩子如果覺得不必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就會覺得是在為父母念書,不是為自己。但學習畢竟是一生的事,人人遲早都必須為自己負責,也遲早都必須揣摩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因此,一直逼孩子用功,不是沒效而已,還會延誤孩子學習力的成熟。如果希望孩子早一點把學習掌握在自己手裡,父母應該換個眼光來看用不用功這件事。

寶寶手腳發涼的真正原因!父母一定要看!

老年人和小朋友,是最容易手腳溫度低的兩個群體,所以大人很擔心小朋友手腳發涼。但實際上這兩類人手腳溫度低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緩的,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速度較慢,身體產生熱量也會減少,因此手腳發涼是老年人經常遇到的問題。同時一些老年人比較常見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貧血都會加重手腳溫度低的症狀。

而小朋友則處在人生中成長最快速,新陳代謝最快的階段。無論是從心跳還是呼吸頻率上,都接近成人的兩倍。而熱量是和新陳代謝速度相關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小朋友不怕冷,只怕捂。因為孩子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一旦穿太多,熱量散發不出去,輕則出汗長痱子,重則出現中暑或者其他熱病。

而手腳發涼對身體有害嗎?答案是:只要不是導致凍傷那種級別的寒冷,都不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人的手腳本身的功能就是散熱的器官,另外需要再提出的一點是:手腳發涼是很自然的抵禦寒冷的方法,散熱的速度取決於人體和環境的溫度差,手腳越熱,散熱越快,在冬天手腳太熱反而會更快的失去熱量,這和保暖反而是相反的。大部分恆溫動物都會在寒冷環境下,減少皮膚等部分的血液供給,把寶貴的熱量留給心肺等核心器官,也是同樣的道理。

無論是在冬天還是夏天,孩子手腳體溫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因為孩子本身心臟力弱,血壓低所導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的關係。了解孩子的冷熱情況,應該摸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最恰當的。而當孩子手腳發熱的時候,這反而意味著你給孩子穿多了,應該適度減少衣服。

【兒童幾歲開始學游泳最合適】


 
小於5歲的兒童原則上都不適於學習游泳
美國小兒科研究院近日建議那些4歲以下兒童的父母不要再讓他們的孩子過早地開始學習游泳,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身體發育情況還不適合接受游泳訓煉。
研究人員稱,小於5歲的兒童原則上都不適於學習游泳,但他們也承認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資料表明到底兒童在何時開始游泳最佳。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兒童到了4歲左右一般已具備學習游泳的能力,但就神經肌肉的發育程度而言,他們還需要訓練人員的特殊指導才能確保安全。
最好不要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參加通過反复把兒童壓入水中等方式來鍛煉游泳技能的培訓班,因為這種號稱首先要培養兒童不懼怕水的心理的訓練只會使他們做出魯莽行動。

【黃瑽寧醫師專欄】運動讓孩子成績更好!


還記得國中的時候,只要下課鈴聲一響起,我必定抱著籃球衝到球場,跟同學來個三對三,或者單挑。一天七堂課,我每節下課都跑,皮膚晒得黑漆抹烏的。有時候老師延遲下課,跑到球場只剩兩分鐘可玩,但即便是投籃投個一兩顆球,我也覺得過癮極了!
我的導師向我父母反應這個狀況,他說如果只是一天一次還好,但像我這樣每一堂下課都打球,真的是太誇張了。不過我告訴各位,國中整整三年,我從來沒有上課打瞌睡過。
到了高中,我還是一樣有球必打,媽媽都嫌我「黑乾瘦」,吃也吃不胖。當時我也很好奇,每天運動量這麼大的我,上課為什麼都不會打瞌睡呢?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大腦當家」(遠流出版),作者JohnMedina解決了我多年的疑惑。原來運動是可以讓大腦活化起來,增強記憶力,專注力,以及學習的效率。非常有可能那每一堂下課的運動,就是讓我上課清醒的最大原因。
當然你可以質疑,就算是短期的增加記憶力,並不代表學業成績就會好,這兩件事並不見得有相關。的確如此,所以今天介紹今年一月在《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檔案》(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刊登的一篇論文,可以進一步證明這個想法。

不只是台灣,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教育者都有一樣的毛病,喜歡把體育課改成室內的課程,試圖讓孩子的學業成績更進步,考試拿到更高分數。這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荷蘭這個地方。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繼續惡化下去,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學者們搜集了全世界四大資料庫,844個相關研究當中,選出14篇最具代表性的論文,進一步加以統計。他們要向教育者證明,運動才是增進學業成績與表現最好的方法。
這14篇研究從六歲到十八歲都包含在內,追蹤孩子的學業情況最短八週,最長長達五年半。評估的學業成績包括閱讀,數學,世界地理,歷史,以及認知測驗(cognitive test)。有些孩子是本來就有在運動,有些則是被研究者規定必需在追蹤期間增加運動頻率。但不管用什麼方法,中度到強度的規律運動,都被證明對於學業的成績會有幫助。
從這樣的結果來看,運動對於學習的長期影響,應該是毋庸置疑了吧!所以除了您的孩子煩悶唸不下書的時候,轉換一下情緒動一動之外,培養長期而規律的運動習慣,更是讓學習穩定進步的關鍵。別遲疑,不管您的孩子現在是幾歲,就從今天開始吧! 

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雜誌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4455&page=2